放跑康有为梁启超传闻真伪——晚清舟山奇人王修植故事之三

发布时间:2014-02-24 13:49:53

  1898年9月,慈禧太后发动政变,将光绪皇帝囚禁于中南海瀛台,再次垂帘听政。变法维新宣告失败。慈禧最痛恨维新派领袖康有为、梁启超,下令全力追捕,结果没有成功。

此时发生了一个奇怪现象:一直在报纸上宣传维新思想的王修植被委以特殊任务:追捕维新派领袖人物。舟山地方史料称:“光绪二十四年(1898),康有为推行新政,直隶总督令王修植捕康,以搜查无踪复命”,说的就是此事。

另有传闻更加生动:称王修植追捕时见到康有为、梁启超,故意装作不认识,放了他们出海逃生。事实究竟如何?

史海钩沉生动传闻无独有偶

2003年5月,山东烟台《生活周报》刊文,题目叫《我的外曾祖父王修植救了康有为一命》,内容是王修植后人张闳达老人讲述王当年如何放跑康有为。

文章说,晚清御史王修植经常奉慈禧之令查办要案。戊戌变法失败后,慈禧接到密报称,康有为在外国使团人员帮助下准备出国躲避,立即派王修植率人去天津捉拿。王在港内一条正准备起航的外轮上,遇到了康有为。康打扮成一个烧煤的伙夫在假装填煤,一个随从吆喝一声:“滚开点,不要在这里挡路!”王乘机冲康喝斥道:“挡道!滚!”两人对视了一下,似乎心照不宣。康立即俯首躲开,王修植遂去别处检查。返京后,王向慈禧复命捉拿无果。

文章说,王修植很是后怕,一病不起。中医说是受了惊吓破苦胆,无法治疗,家人去请西医诊治。请来一个日本医生,给王修植打了一针就走了。不久王口鼻溢血,气绝身亡。从天津回京到莫名而亡,只有二三天的时间。当得知康是在日本人的帮助下出逃的,家人推测那个日本医生有可能是奉命杀人灭口,而毒就在那一针药剂中。后来家中有人读了西医,分析王修植一病不起可能是极度紧张引发的心脏病,而医生投毒一说不足为凭。

老人说,王去世前只向最亲密的家人简略讲了一下放走康的经过。十几年后,康回到国内,得知故友王修植早已去世,便来到王的亲家张连胜家中拜访,才使王的家人了解具体细节。张家至今收藏有康那时所赠手书。

无独有偶,曾亲历变法的张元济先生生前写文章说,王修植故意放跑过梁启超。

张元济,浙江海盐人,当年光绪皇帝决定变法,首先召见的维新志士是康有为和张元济。1949年10月6日《新建设》杂志刊载他所写《戊戌政变的回忆》一文说,康到天津后马上坐英国船逃走,西太后命荣禄派飞鹰军舰去追,没有追到。梁启超由日本人送他到塘沽上船,荣禄派王修植追梁。王及日语翻译陶大均曾经上船检查,时梁已剪去发辫,改穿日本和服,王虽认识他,但不欲道破,敷衍一番即离去,后梁逃亡日本。

历史档案辨别真伪

王修植在追捕中放跑维新派领袖人物,不光他的后人认为是事实,就连参加戊戌变法的当事人也这样记叙,并且流传几十年,可见影响很大。不过,人们从第一手的相关历史档案中考证,已经发现并无此事。

相关史料显示,时任直隶道、北洋大学堂总办的王修植奉命到天津出海口——塘沽港追捕过康有为,但并没有追上康所乘轮船,因此根本不存在见了康故意放跑一节。

台湾历史学家、作家高阳专门研究过这段史实。他找到的史料称:政变发生第二天,1898年9月21日,慈禧命军机大臣拟拿办康电令给在天津的荣禄。慈禧阅后交被软禁的光绪皇帝。光绪踌躇久之,方始发下。当天下午三点半,荣禄派道员王修植带同英文翻译到塘沽,知康有为所搭者为重庆号轮,因派飞鹰舰往追。中途以燃料不足,折返。王修植于次日中午回津。

康的女儿康同璧在其回忆录中也说,康有为当时出逃乘英国太古公司的重庆号轮离开天津。荣禄派海军飞鹰舰追赶。飞鹰舰的速度比重庆号快一倍,可是走到半路,兵舰的煤不够了,只好折回天津。康因此逃过一劫。

北大历史学家茅海建等文章说,梁启超能够逃生也与王修植无关。梁在政变发生后逃入日本驻华使馆。9月25日深夜,由日本领事郑永昌等护送从天津紫竹林搭帆船去塘沽,26日凌晨被清军蒸汽艇追上,但双方只是隔船交涉,清军带领者也不是王修植。当天清晨,日本领事在塘沽遇到日本军舰大岛号,就马上将梁送上日舰。以后也无上船检查事件。这有袁世凯(当时代荣禄主持直隶总督府事务)当天给总理衙门的电报及郑永昌事后向日本政府的报告为证。

《生活周报》说,王修植受了惊,“从天津回京到莫名而亡,只有二三天的时间”,即在1898年9月就去世。这更与史实不符。王这一年并没有去世。严复在此后几年与朋友的书信中多次提到王的情况。舟山史料说,王修植1900年继母病死后还乡。另外,王没当过御史,不可能奉慈禧之令查办要案。他当时仅是直隶总督的手下,不可能直接见慈禧。

荣禄为何委以追捕任务

荣禄是慈禧最得力的心腹。1898年初夏,慈禧特地让荣禄出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。慈禧发动政变的得力人物怎么会信任王去捉拿维新派人士?

张元济文章说,有人说王头脑很新,对西太后不满,荣禄所以派他去追梁启超,意在放走梁,因为荣禄是个狡猾的人,惯于两面讨好。“王、陶与任公均系好友,荣岂不知?知之而故为之者,正欲遮掩外人耳目,菀生请派日语翻译,正是心心相印,王、陶二人既销差,而荣禄遂以追拿无着,电覆总署代奏矣。”他认为,荣禄明知王修植与梁的关系,而故为之,这其中包含了其对维新派的宽容。不过,后来他自己也认为此说法仅为猜测。

慈禧下令搜捕维新派领袖,荣禄在天津派出多路人马,王修植是其中一路。荣禄应是把王看成可以办大事的在津官员之一。有史料说,政变发生前,荣禄在天津会见并宴请日本前首相、明治维新的主持者伊藤博文。袁世凯、王修值等陪坐。席间,王赋诗曰:“元老宾王国,知非汗漫游。阋墙余旧痛,错壤动新愁。往事怀尊攘,雄图展亚欧。吾皇求真谏,前箸熟为筹?”伊藤未作和,其随员森泰赋诗以答:“纵目津门阔,高楼依上游。江山尚作恨,花鸟亦关愁。势岂三分国,洲唯半壁欧。谁防未然祸,尔我慎边筹。”

伊藤来访被一些历史学家认为是引发戊戌政变爆发的导火线。当时有维新派官员建言,希望任用他为顾问官,参与新政。这引起慈禧密切注意。荣禄宴请伊藤,目的是了解实情。王修植诗中说,我们的皇帝想得到伊藤先生的真知灼见,不知道您有哪些高见?这应是荣禄的事先布置。有史料说,荣禄随即把宴会情况详细向慈禧作了汇报。此事似可看出荣禄把王当成心腹来对待。

更重要的是王修植与严复一样暗中支持维新,一直保持低调。他们办报宣传维新,却请别人出面当老板,自己不去报馆上班,报纸重大编务事宜就在王的家中商定。同时,他们对激进维新派的一些做法并不以为然,没有直接参加康梁组织的活动。

甲午中日战争失败,中国举国激愤,上下要求变法,许多官员都参与其中,就连荣禄本人也上奏提出变法建议。但当变法深入时,慈禧生怕影响既得利益,由此导致政变发生。荣禄此时当然不会信任维新派人士,但王修植没有激进维新言行,又是在津重要官员,于是也被委以追捕任务。

支持改革得到尊重

王修植不是一个为自己升官发财出卖灵魂的小人。戊戌变法运动失败后,他并没有改变爱国之心。这在他一年后与日本记者内藤的交谈中就有透露。内藤说:“变法亦不应轻谈,鄙邦三十年来,以变法而立富强之本。然今日观之,措置失当者,亦不复少,是贵邦志士,宜所鉴戒。但鄙邦人勇于进,拙于守,贵邦人反之。进者退之,退者进之,予意贵邦人今日之事,未遑言守成之事耳。”王修植回答:“尊见甚高,去年诸君子,亦正坐知进不知退之病。”

王修植对康梁的一些做法持不同意见,但依然认为中国必须继续变法,这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。他说:“政府诸公,大都耄而倦勤,必无改革之望,鄙意须从百姓自相团结做起,但鄙邦人不学者多,见解甚短浅,恐一时犹难语此也。”内藤问:“贵国时事,尚难变法耶?”王说:“目前尚未能说到此。大约十年以后,列邦交逼,即使上不变,下亦必变。”后来的历史证明了王修植眼光过人。

张闳达老人也说,王修植暗中支持维新,但一直保持低调,只是将这种思想在修身齐家中潜移默化地表现出来,并对后代产生影响。王修植不让女儿(即张闳达的祖母)缠脚,很早就为女儿请了家教,不仅学习中式八股,还学习英文,这在当时极为罕见。老人说,家族中的人总是能很快接受新思想和新事物,他父亲很早就学习西医,自己也在祖母的启蒙下从小习读外语。

有史料表明,顽固守旧派后来也就王修植参与创办《国闻报》一事不断向慈禧打小报告,要求追究其责任。但似乎没能给王添大麻烦。这又与王平时善于做人有很大关系。1899年十月九日,严复在写给张元济的信中就说,“菀生本日晋都办引(到北京办理接受新职务手续)。此老入世狡狯神通,不必我曹代为煎虑也”。

王修植支持维新,直接主导参与办学、办报、传播新思想活动,得到人们的尊重,因此社会才会广泛流传他放跑康梁的种种传闻。1903年,这位舟山奇人44岁英年早逝,应会引发国内众多著名人士的惋惜之情。 (全文完)